您的位置:主页 >>先进设备

专家介绍

先进设备

康复机器人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湖南省康复医院  发表时间:2021-12-24 16:49:34

image.png     

      

     近年来脑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TO)公布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持续上升。其中,经抢救存活的脑中风患者中约50%-80%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而对于中风病人,对其偏瘫部位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医疗手段,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大大减少残疾的可能性。  

     湖南省康复医院为了帮助广大有康复需求的患者早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尽早重返家庭及社会。引进一流康复设备——医用机器人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A2及医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目前已投入治疗。


      在传统的康复治疗中,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但由于评估及治疗时缺乏评价训练参数和康复效果关系的客观数据,从而治疗师也难以对患者进行客观的康复效果对比,以及难以通过训练参数优化最佳治疗方案。

      近几年,康复机器人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康复治疗技术手段,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以神经可塑性为理论基础,实时模拟人体上肢、下肢运动规律设计的一款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患者通过重复训练,循序渐进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协调性、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范围等运动能力;帮助因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重新学习已失去的功能,并通过不断的训练促进神经与大脑的连接,并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的定位激活某一脑区。




 


医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A3



正常的步行中,包含了垂直站立、双脚交替负重、自动平衡调整三个方面,这样就要求人体能够自主的调动相关肌群完成相应的动作,康复机器人采用了反引力减重系统,有效模拟人体行走时的身体重心转移动作,以达到对负重肌群力量训练和动作激发。

医用低速跑台,通过高强度尼龙跑带条,模拟人体行走时对膝关节的压迫设计,以达到在锻炼下肢肌群的同时,保护运动关节的目的。而行走能力的再学习则是通过钛合金外骨骼步行训练器实现。

康复机器人系统化的训练,让患者在训练之初就保持正常的行走方式,最终达到正常行走能力的康复。




1

康复理念

    运动能使神经肌肉通路重塑,促进神经系统康复;神经突触的效率取决于使用频率,运用越多,效率越高;要求脑组织承担新的、不熟悉的功能,需要反复多次训练才能完成;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对促进CNS功能恢复很重要。




2

治疗效果

    对行走姿势的校正;对下肢肌肉力量的激活;对踝背屈功能的刺激;刺激新陈代谢,稳定循环;减少痉挛,行走速度训练;长期训练改善直肠和膀胱功能;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提高体能;训练时的自然体态也有助于预防因缺乏运动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




3

产品介绍

    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针对神经损伤等疾病导致的下肢行走功能障碍患者的步态训练,能够为神经损伤患者在直立体位下进行不断重复且轨迹固定的正常生理步态训练,让患者大脑重新建立正确的行走模式。越早介入训练越能使功能康复达到良好效果。



4

适应症

    脑卒中(脑梗塞、 脑出血)、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对患者进行步态训练。








0731-8559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