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春捂—您捂对了吗?
一个月之前,长沙还是银装素裹、雪飘如絮,全城的小伙伴都穿着厚厚的冬装、裹得严严实实的欣赏着屋外的美景;一个月后的现在,艳阳高照、万物复苏,人们都想着去何处踏春,才能不辜负这大好春光。街上有人身着清凉,也有人穿得暖和,俗话说的“春捂秋冻”,“春捂”我们应该怎么捂呢?您捂对了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说: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所以,春捂的意义更多是防止伤风感冒。”专家建议,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则过早脱掉厚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1、什么时间适合“春捂”呢?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需要随时加减衣服,日间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春捂也要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若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考虑结束春捂。
2、哪些人群需要“春捂”?
老年人:老年人体内产热本领较低,且循环系统已不如年轻人,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
儿童: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女性:初春季节,女性最容易因要“风度”不要“温度”而造成一些疾病。如初春因着凉引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的女性增多。
3、春捂的重点在哪里?
春捂的重点在人体下半部,这是因为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纵然气温升高,亦不可骤减下身衣物,以免关节炎、胃肠疾病的产生。
有以下三个重点部位需要注意保护:
捂腹: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捂背: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
捂脚: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温馨提示:“春捂”也要注意锻炼哦!
“春捂”再好,也是被动防御,“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防疾,还必须从春天开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比如快走、慢跑、打打太极、爬山等。
Copyright © 2021-2023 湖南省康复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1021118号